首页本会介绍-动态信息-项目合作-资助鸣谢 译经动态-古今译坛-珍藏宝典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本波民俗文化-圣地寻访-唐卡故事-专家学人 课程学习-学员之家-读书禅修-下载区奇人异事-非常专题资讯互递-慈善援助-放飞生命-义工社区 怎样入会-会员活动-咨询服务-会员专栏TBCN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会 - 动态信息
发表日期:2010年12月16日 出处:本会 作者:办公室 编辑:admin 有524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秘书长致辞


秘书长致辞

(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炜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会员朋友们:

今天,『首届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终于顺利开幕了!在此,我代表论坛的主办方——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首先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敬意 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我国****家专门从事藏传佛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团体,旨在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就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界的现状与利弊,开展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学术性研究,并以此促进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组织和参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学术研讨会,开展教界与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协作,是我会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藏传佛教近年来成为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为了开办这样一个论坛,研究会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

此次论坛的主题——“藏传佛教文化与和谐社会”,旨在探索藏传佛教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佛法中说:“一切诸法唯心所现”、  “心净则法净”、  “心净即国土净”,等等,这些都是强调以心为本,也就是说,由我们内心善恶心念的发起,才会产生善恶的语言和行为,心乃一切法之根本。千百年来,藏传佛教在认识人类心灵与外部表象世界方面,都达到了极其高深的境地。

至于如何调伏心灵烦恼 改造人心,如何断除危害生命和社会安宁的罪恶因素,如何奉行与维护人心善美与社会祥和的积极因素,藏传佛教也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有着周详、细致和切实的具体方法,为我们人类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理论和经验。这些都可拿来为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复兴服务,为国民道德的重建服务。

藏传佛教文化不仅是关于心灵的文化,更是智慧的文化。佛教不仅仅肯定人类在其智能本性上的人人平等;同时,还让我们通过平等性的智慧,去观察外部充满矛盾对立的表象世界,了知其本质 也都是和谐统一、清净而不可分别的实相。

所以,藏传佛教的大智慧,揭示了内心和社会的苦与乐 这两种矛盾对立的现象,在心的本性及万物的实相之中,本来就是平等无别的。这种平等和谐的理论,对于化解当今种种矛盾丛生、对立情绪交织的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很高的理论和实际指导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论坛,从不同的角度,对藏传佛教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探讨,重点包括:研究如何发挥藏传佛教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如何发扬藏传佛教中丰富的“安顿心灵、造福社会”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服务?总之,力争让藏传佛教文化 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造福当今的人类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作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这次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对本会来说,是一次尝试、一次探索。这期间遇到种种复杂的问题和突发的情况,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都显得经验不足,工作中的疏漏在所难免,因此,如果令您感觉到照顾不周,我们诚恳地请求您的海涵与指正!

我们这个研究会,能够担负起这个论坛,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样说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晒一晒我们弱小的原形。我会从2004年成立至今,六年来一直是困难重重,许多工作甚至多次陷入停顿、或半停顿的状态。其中的原因,不外如此:

首先,本会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缺乏行政资源和社会关系,得不到重视,自谋出路则举步维艰。

更困难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宗教,而且还是各方面都非常敏感的藏传佛教,如今又饱受误解与争议,人人敬而远之。然而,我们又不是寺庙,既无法指望政府开发宗教资源、投入巨资,也不能靠收香火钱 自我供养,总之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资金后盾,只能靠我们的会员省吃俭用、自发捐款来维持;

第三,人力方面也很难进行机构建设和人员组织。本会的主要负责人全都是兼职,分散于各地,难得聚会,无法有效地主持工作;

**后,由于以上的几重压力,研究会更难吸引到会员的热情参与,所有工作只能靠少数会员和义工承担。但是谁都有养家糊口的压力,而研究工作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两者实难兼顾。于是大多数工作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窘况:要么成为烂尾楼半途而废,要么难以支撑、仓促交差。

而这次的论坛,也是在无数的绝望和挣扎之后存活下来的。我们的妄想,是要聚集四面八方有智慧的头脑,合力呈现藏传佛教的本来面貌;可是要举办一个会议,既没有人手,也没有资金,更没有经验。就这样,我们的筹备负责人尹邦志、班玛措等会员还因为“是接受、抑或拒绝商业模式”而发生分歧,以至筹备工作一度搁浅。

此后,尽管挣扎着办会,资金的难题却一直没有着落,我们的筹备负责人不禁潸然泪下,祈求观音菩萨的加被。在这个关头,幸好有会员赵旻、钟本基等于心不忍,咬紧牙关支持,筹错了几万元捐助办会。同时,其他的一些会员也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地为论坛出力献策,无私奉献,才帮助我们树立信心,渡过了难关,振作起自力更生的精神!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会学术部负责人尹帮志博士、副秘书长白玛措教授等筹备人员及众多义工和志原者,如没有他们的坚韧和努力,就不会有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

此刻的我们站在今天这样一个金碧辉煌的酒店招待四海朋友,不是为了硬撑面子、沽名钓誉。对我们来说,能为“藏传佛教研究”搭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汉藏关系更加和谐、亲密 尽一点自己绵薄之力,这是我们****的希望和心愿!我们真心祝愿祖国日益强大,祝愿我们的世界日益太平!

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是为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而成立的,任重而道远。回顾以往,六年来研究会克服重重困难,脚踏实地完成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与课题:

研究会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专注于整理、翻译藏传佛教的历史、教理和大师著述 近二十本,并已陆绪开始出版发行;组织会员深入藏区,对藏传佛教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深入调研,形成了十余份调研报告,提供了对藏传佛教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建议,引起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尽管势单力薄、心力交瘁,但我们屡败屡战,始终没有放弃,**终坚持下来了!关于未来,我们不敢有什么宏伟的妄想,但我们心存梦想、斗志昂扬。近期的工作计划,除了继续完成禅修活动、出版已有的成果和调查研究之外,即将重点开展的项目有:

1.开展我会负责人的换届工作,新增、改选一批有热情、有才能的各教派的高僧大德和社会精英人士加入我会。

2.联合教界的力量,选址营建“利美禅修中心”,为藏传佛教八大修传派的禅修活动,提供交流场所和培训基地;

3.吸纳精英,充实本会“译经院”的力量,推动经典的翻译;

4.成立以教派为主要力量的研究中心,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化;

5.组建团队,争取项目,开展藏传佛教壁画、唐卡等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朋友们!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乃是天下之公器。我们也曾豪情万丈,誓言要为弘扬藏传佛教、密切汉藏关系而建功立业;我们也曾受到现实无情的考验,心灰意冷,独善其身。然而,经过岁月的洗礼,我们感悟到 真实的发心需要坚持。

而坚持,需要财、法、侣、地 这四个办道必须的条件,以及大家的鼓励和鞭策。所以,今天能够迎来各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各位高僧大德、各位专家学者们,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藏传佛教文化的伟大,和她的无限的生命力!

当然,我们只是论坛的发起人,是接力赛上的****位选手。只有在各位的指导和参与下,这个交流、探讨和沟通的平台才能运转起来、法音远扬。因此,归根结底,还要向大家再次表达诚挚的感谢!众人拾柴火焰高,愿这个论坛能够在您们的智慧和悲心的呵护下,在您们的鼎力的支持下,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能够一直办下去,而且一届比一届更成功!

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首届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论坛』
专题信息: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在成都召开(2010/12/16 3:27:24)[7129]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议程安排(2010/12/16 3:13:35)[6398]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隆重开幕(2010/12/16 3:06:31)[5575]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会长致辞(2010/12/16 2:55:31)[4748]
  『首届藏传佛教文化论坛』主题发言(上)(2010/12/16 2:47:02)[5641]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2006-2020)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蜀ICP备20023647号-1 版权所有: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藏传佛教文化网: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代建网站 招募信息

技术支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