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腹地发掘的****一处大型古文化遗址
拉萨曲贡遗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与1990年至1992年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贡村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被评为199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后来又获得社会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发掘研究报告《拉萨曲贡》已经出版。

“曲贡文化”因该遗址而得名,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曲贡遗址是西藏腹地发掘的****一处大型古文化遗址,也是迄今国内发掘的海拔****的一处遗址。

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文化遗物很多,向我们展示了雪域高原远古时代的一支土著农耕部落文化的状貌,为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的开发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制生产工具、陶器、骨器,为复原曲贡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可靠资料。遗址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表明曲贡人已掌握了较为成熟的冶铜技术,说明西藏高原进入铜器时代的年代并不算晚。与曲贡遗址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有比较广泛的分布,是这一地区目前所知****的面貌比较清晰的古文化遗存,发掘者将它命名为“曲贡文化”。曲贡遗址发掘的一批春秋时代的石室墓,墓中出土的铁柄铜镜为研究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曲贡遗址出土的各种器物
通过曲贡考古发掘,证明拉萨周围至少早在四千多年之前,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他们正在从事农耕、畜牧、狩猎、采集活动。通过那些网坠、鱼骨的遗存,表明当时鱼类资源丰富,当地人早有食鱼的习惯。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现代藏族中至少存在可以辨识的两个基本的人类类型,概括称为长颅型和短颅型,前者分布于西藏东部,后者主要分布于西藏南部。东部类型形体高大,我们熟知的康巴人就是典型的代表。曲贡遗址出土的一具人的完整头颅骨,人类学家鉴定认为属中长颅型,接近现代藏族人的东部类型。可以确定曲贡人是拉萨河谷地带的土著居民,他们创造的文化为高原腹地的古代土著文化。高原的原始文化并不是由外部植入的,而是在本土孕育发展起来的。

曲贡遗址青铜镞的发现意义重大。首先是它的时代与中原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相当,但这肯定不会是西藏地区开始使用铜器的时代,应当还能追溯得更早一些。其次是铜镞为消耗品,以铜铸镞表明当地当时的青铜冶铸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其三是铜镞合金成份配置合理,表明当时已有较为发达的冶金科学理论。其四是铜镞形态较为原始,遗址上还见到形状相同的玉镞,表明它应属当地产品,不大会是传入品。据此可以初步推定,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生活在西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已经迈开了跨入青铜时代的步伐。曲贡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把西藏使用青铜的历史由原来普遍认为距今约2000年(第八代吐蕃赞普时期)提前到4000年.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西藏高原古代文明遗址。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网站之意见及观点。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及转发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