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会介绍-动态信息-项目合作-资助鸣谢 译经动态-古今译坛-珍藏宝典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本波民俗文化-圣地寻访-唐卡故事-专家学人 课程学习-学员之家-读书禅修-下载区奇人异事-非常专题资讯互递-慈善援助-放飞生命-义工社区 怎样入会-会员活动-咨询服务-会员专栏TBCN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藏汉书院 - 佛学研究
发表日期:2015年8月25日 作者:觉囊巴更尕桑保仁波切 编辑:admin 有3049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觉囊派的精神文化


      觉囊文化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觉囊派系藏传佛教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教派,其法脉源于南印度聚米塔文化,保留了西藏觉囊文化主流的法脉传承,又容纳了当地财神文化形式。觉囊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又是一种佛教文化。它之所以是一种地域文化,是因为觉囊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分布有着明确的地理范围。它以中壤塘为其大本营、集散地和根本道场,并散布四川壤塘县、马尔康县、阿坝县和青海班玛县、久治县、甘德县。在文化生态上,既有以草地为代表的游牧文化,又有以雪山为代表的峡谷农耕文化。觉囊文化又是一种佛教文化,它以注重实修的“时轮九尊”和“六支瑜伽”为根本宗法。

 

      它的正式形成是以13世纪末叶更邦•图杰尊哲大师在西藏拉孜县那加吉祥山腹地建成觉囊寺为标志,其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初叶,解开“他性空金刚乘斯芬克斯之谜”的域摩•弥觉多吉上师那里。而真正把觉囊派“他性空”宗见推向高峰的是14世纪初叶的至尊更钦•笃补巴大师,他开创了中观显宗他空见,发展了中观密宗他空见,系统地建立了代表觉囊根本教义“中观他空见”的理论体系和显密互动圆融的修习法则。16世纪末叶,觉囊派又出了一位震古铄今的大德高僧玛尔热•多罗那它,他是中兴觉囊派,使其驰名四海的“哲布尊丹巴”。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他们四位大师被称为觉囊派的四个里程碑。在瞻礼觉囊派寺庙时,经常可以见到他们四人的塑像、壁画和卷轴唐卡画。


      中壤塘,一个充满种种匪夷所思的神奇与奥秘的地方,觉囊文化的法脉系自十四世纪中叶传到那里,从此脉脉相续至今。从宗然那西日在壤巴拉的大草滩上建造起壤塘寺,确基嘉瓦僧格:等觉囊派大师的继往开来,生生不息,脉脉相续。觉囊派奉时轮金刚为圭臬且保存了**完整的传承。时至今日,除了觉囊派完整的六支瑜伽修法外,其他的瑜伽传承多已中断或变得零落不全。至于时轮金刚的完整传承和修法,到今日更是成了壤塘觉囊派一支独秀的专利。在这一传承过程中,从释迦牟尼到香巴拉到印度到西藏到壤塘,从未间断过,传承很纯洁,历代祖师个个精通显密、戒德高尚,保持了法脉的纯洁性、完整性、系统性、制度性。


      精神文化层面是觉囊文化的核心层,包括觉囊信徒特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情感态度、信仰崇拜、生活理念等观念文化。它积淀在信徒的心灵深处,体现在信徒的生活方式中,并与物质和制度层面相关联。觉囊文化中的独步四海九州的显乘中观他空根本教义,认为宇间一切事物的本质并非如某些见解所说的那样“空”,而有其自身一定的****存在的真实本性,你若达到一定的境界和见地,你就能认识这种****存在的真实本性,你若尚未达到这种境界和见地,你就只能停留在你所理解的那种不太究竟的“空”的阶段。由于这种“空”是被外加在事物本质上面的,所以称为“他空”。他空显乘创意作为大乘佛教空性的****智慧结晶,与自空显乘可谓互动圆融、相得益彰,其生成过程类似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只有在适宜的土壤、阳光和水份的作用下,才会出现开花与结果。他空显乘创意的生成,也需要适宜的“土壤”。他空显乘创意,是感性思维与理性解析综合作用的结果。


      《笃布巴全集》、《多罗那他全集》和月贤法王著《时轮根本续六万品释》、更邦•图杰尊哲著《六支瑜伽大释》等中观他空显乘经论及时轮金刚密乘要诀,是其信徒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准则,由此自成体系、相沿成风的文化方式和体验传统可谓独步天下,堪称一绝。“创意立教”的觉囊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合德并进,圆融无间”的天人和谐观念,具有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共荣的生态文化意义;“创意立教”的觉囊文化中和、正觉、慈悲、真诚、清净、自在、精进、随缘的“和合”人文精神,具有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的“六和”愿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慈心悲愿,“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仁者气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天地情怀。“创意立教”的觉囊文化中这种人文精神,是觉囊信徒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文化心愿。对于现代社会中追求返璞归真的文化旅游者来说,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双手合十感恩觉囊云旦班仁波切慈悲开示。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网站之意见及观点。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及转发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2006-2020)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蜀ICP备20023647号-1 版权所有: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藏传佛教文化网: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代建网站 招募信息

技术支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