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会介绍-动态信息-项目合作-资助鸣谢 译经动态-古今译坛-珍藏宝典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本波民俗文化-圣地寻访-唐卡故事-专家学人 课程学习-学员之家-读书禅修-下载区奇人异事-非常专题资讯互递-慈善援助-放飞生命-义工社区 怎样入会-会员活动-咨询服务-会员专栏TBCN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天地 - 民俗风情
发表日期:2016年2月23日 出处:阿坝菩提道场 编辑:admin 有2547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川西高原“莫郎节”

   “莫郎节”意为传召****会,源于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藏历正月,是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导首次讲论佛经、发愿祈祷的****会。在川西高原的阿坝县,每年一次的“莫郎节”是当地规模****的宗教节日。

    阿坝县有郎依寺、格尔登寺和各莫寺等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共计42座。在这个川西高原的小城可以观赏神奇的宗教神舞、盛大的宗教法会、以及精美绝伦的唐卡、壁画、酥油花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


    “莫郎节”在每年藏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举行,节日活动由僧人集中念大经和大型户外宗教庆典祈祷仪式两个部分组成。藏历正月初三至十二,郎依寺、格尔登寺和各莫寺等寺庙相继开展户外跳神、展佛、转强巴佛等大型佛事活动。

       节日期间,县城街头随处可见身穿盛装喜气洋洋的藏胞。一大清早,各大寺庙门口笙旗招展,来自附近各村寨和邻省地区的藏族同胞近三万余人,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佩戴贵重的藏式饰品来参加巡游。人们轮流出场,手握彩旗,身背****,摆出各种特色造型,向人们展示着力与美。牧民们的传统装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阿坝高原藏族安多人特有的豁达、开朗、大方和彪悍。 

       在一声浑厚深长的法号吹响后,伴奏的乐队和仪仗队陆续出场,紧接着是头戴各种护法神面具的僧侣身穿法衣轮番表演。他们手持各种法器,在长法号、腿骨号、唢呐、铜钹和羊皮鼓的伴奏下,在一阵阵诵经声中,翩翩起舞。

        **壮观的还是全部护法金刚出场的群舞,动作时而如风车般的旋转,时而似狂涛般呼啸,时而狂放奔跑,时而激烈跳跃,那十分有节奏动感的舞姿让人眼花缭乱。

    “金刚神舞”起源于八世纪中叶。吐蕃王赤松德赞为迎请印度密宗莲花生入藏传教,并倡建西藏历史上****座佛、法、僧齐全的藏传佛教寺院“桑耶寺”。为了能降魔驱鬼,莲花生大师用特殊的法术舞蹈“金刚神舞”来征服妖魔。“金刚神舞”也因此流传下来

 

 



 

     “金刚神舞”,俗称“跳神”。僧人头戴各种面具,手持各类法器,在开阔场地中手舞足蹈。同时配上吹打器乐,据器乐节奏进行变岩形式的一种跳神舞。跳神无歌唱,是以哑剧形式的系列舞蹈,所有演员都要戴上牛头马面、人妖鬼怪的各相面具,手持各种法器,如刀、剑、戟、铃、钵等,身着奇异各色法衣进行表演。

      “金刚神舞”有两个段落、10多个小段构成,时面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猛烈舞蹈,时而天母护法、高僧诵经、祝福吉祥。**后是驱妖除魔、威猛狂舞。整个舞蹈动作编排合理有序,吹、打节奏强烈得体,情节精彩,表演勇猛粗犷,奔放激烈,场面宏大壮观,给人以一种原始豪迈的美,震撼身心

 

    参加节日喜庆活动的群众在“金刚神舞”的精彩高潮时,会燃放鞭炮,并向空中抛洒印有经文佛像的各色“龙达”。随风飘散的硝烟中,“龙达”与舞蹈融为一体。

      “晒佛节”被称为“莫郎节”的节中节。晒佛活动开始,增人们排着整齐队伍,抬着珍藏的巨幅唐卡在群众的簇拥下,来到寺院的晒佛塔。绘绣装裱十分精美、色泽艳丽的巨幅唐卡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巨型唐卡高达45米,宽25米。现场多达近万余的僧人和群众全体起立,涌向巨幅唐卡佛像,把洁白的哈达虔诚地抛向佛像,以表达对佛的尊敬,并祈祷家人、庄家、牲畜的安康。


 在川西高原灿烂的阳光下,草地,雪山,僧人,勤劳的牧民,构成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本网站之意见及观点,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及转发者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将被视作侵权。如果未注明作者均为作者不可查询,如原作者有异议,可联系平台留言,接受告知后网站将于24小时内删除。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2006-2020)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蜀ICP备20023647号-1 版权所有: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藏传佛教文化网: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代建网站 招募信息

技术支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