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好奇和欣喜的心情,5月29日,藏传佛教研究会一行四人登上了从成都去阿坝的长途汽车。在旅途的那头,德普寺的阿卡们正在等着我们去给他们教授电脑知识。一路走来,风光开始从都市的喧嚣变成了蓝天、远山和草原。更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从成都上车时我们还穿短袖T恤,随着一路上气温逐渐降低,我们就不停的加衣服,到了阿坝后,竟然穿起羽绒服还仍然能感受到一丝凉意。要不是出发前堪布多次善意的提醒,我们才勉强不以为然的带上**厚的衣服,这下可真要受冻了!快到阿坝的时候,经过一段山区,天空竟然飘起了鹅毛雪花,远处已分不清是苍茫的天空还是浓雾弥漫的大地,黑黝黝的山顶、山腰到处都是积雪,一片片雪花从脸边划落,近处的积雪和薄冰触手可及,汽车在雪中颠簸着缓慢前进,心中那浮躁的常态早已经被这种苍凉和大气所替代。

高原上的德普寺
到了久违的德普寺,已经是夜色阑珊了,堪布、管家及好几位僧人都没有休息,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他们热情的为我们提行李,安排住宿……在感动中,我们沉沉的睡去。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住在堪布的家里,对于当地的一般人来说,堪布的家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平时是不敢进去的。而我们能住在这里,可见对我们礼遇之高,真是受之不安。
在寺庙住了几天,和堪布和学僧们的关系都逐渐熟悉,才对这个寺庙有了深入的认识。德普寺虽然是个大寺,但外观很普通,也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这个虽然贫穷但却坚守情操、清净修行的古老寺庙和他的承继者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普寺在今四川省阿坝县德格乡境内,是萨迦派的大寺院,建于公元1844年,是由第四世德普活佛创建的,历代曾涌现了很多为人称道的大成就者。寺庙有一座大佛殿,在殿里正面的佛龛中,有一见得解脱的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大身像,周围有萨迦五祖、萨迦二胜六庄严、十六尊者,八大菩萨等许多比人大的木刻佛像;有弥勒佛一见有义像、近年从尼泊尔迎请的千手千眼大悲观自在菩萨、大白伞盖佛的金身像等许多非常精美的铜像。还有两套佛陀的本生故事的唐卡画(每套九幅)为主的众多新旧唐卡画。 密宗续部的大殿,修建于1903年,至今未坏,一般很难见到象此殿这样多的金银和木雕。殿中有从甲绒绰斯甲迎请的观自在菩萨像内天然内藏的十一面观世音菩萨像,非常殊胜。
在大殿四周的天窗下面,挂满了缎制佛像。这些缎制佛像,是由三十多位画师艺人,于1915年至1918年,历时四年完成。这些佛像挂满了四面的天窗,且在所有佛像的间隙之间,用珠网、七政宝(即轮王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和将军宝。)、八瑞物(即八吉祥物:镜、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黄丹和白芥子。)、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和金鱼。)、五妙欲供(供养神佛的色、声、香、味、触,分别以铜镜、琵琶、海螺中香水、果实和绫罗等为代表。)、七珍(旧时被视为稀世之宝的七种器物:国王耳饰、皇后耳饰、犀牛角、珊瑚树、象牙、大臣耳饰和三眼宝石。)等画像以连结,是令人百看不厌的无价之宝。

殿内唐卡佛像
尽管德普寺的历史悠久,传承清净,甚至还有实力办起佛学院。但是与我们一般所见的大寺庙非常不同的是,这个寺庙经济上非常的艰苦和朴素。就连身兼寺主和首座的堪布所住的房子,也是借钱所修。据寺管会的克真喇嘛给我们介绍说:他们的首座兼堪布,穷得连房子也没有,只能借住其他僧人的住房。这实在有损寺庙的形象,于是,就找人借钱,为首座修建了住房。这种情况是我们以往非常罕见的。我们中有人曾对堪布说:“现在,有许多法王、活佛、堪布和喇嘛,纷纷前往内地和沿海去传法灌顶,化缘募捐。这样去走一趟,致少都能化到几万块钱,好的能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目前,您的寺庙和您的佛教事业以及您的家人,都需要钱,因此,您也应该出去走一趟,我们可以帮助介绍一些居士。” 没想到堪布听了后立即表情严肃地对他们说:“您们已是第二次这样劝我的人了,去年,来了一位新加坡的比丘尼,就是这样对我说的。但在去内地化缘一事,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首先,无论是法王、活佛、堪布或是喇嘛,只要他是一位僧人,那么,作为僧人的本份,应是护持减少贪瞋痴的清净戒律,以对佛教教理及****的传统文化的闻思修度日,通过自己亲身奉行佛法,来利益自己和他人。如果僧人一旦背离了自己安于贫困、守护清净的本份,而去喧嚣浮华的城市中,四处攀缘、聚集并享受财富,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都是违背了清净的戒律的行为。因此,****喇嘛、萨迦法王等大师们,一再劝戒僧人们不要四处去化缘。”

堪布巴登加措
堪布高洁的操守让我们十分敬佩,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里,有一部分僧人穿梭于东北、海南、广州等地,攀附富贵人家,住着星级饭店,高级轿车代步,被众多追星居士簇拥着,迎来送往,走上了追求世俗享乐与权力的道路。这种行为在一部分僧人中已经是心照不宣的行为了。相比之下,德普寺的这位堪布拥有很杰出的学问、修行,却甘愿淡泊明志,甘于寂寞,真是当代僧人中的楷模。了解以后再观察这位表面上身体单薄,面颊瘦削的中年堪布,才能感受到他额头上深深的皱纹背后生活的艰辛;深遂、平静而略带苦涩的眼神,则显示他是一位精通广博教理、通达生命的实相、以及悲天悯人的传教士。
堪布学识广博,更是精通因明学,所谓因明学,简单地说,即佛教中的逻辑学。在他授课的学院里,可以看到各地来学习的学僧,甚至有从西藏萨迦祖寺来学习的。在堪布所做的弘法事业之中,**值得称颂的创新,是将所学的格鲁派的辩论形式,与萨迦派的经典和教义相结合,在2002年的文殊怙主上师萨迦班智达圆寂周年,新设了《量理宝藏》的立宗大辩论法会;又曾新创了全知郭让巴的主要经典著作的立宗大辩论法会。对此创举,萨迦法王等大师也给予嘉许和赞扬。德格更庆寺的堪布嘎登才仁、萨迦寺堪布土登僧格等萨迦派的大堪布们,也亲自前往阿坝德普寺取经学习,使佛法的讲授等得到了兴盛发展。

堪布巴登加措与本会副会长张炜明
佛学院的学僧们对于学电脑有非常大的兴趣,地处偏僻的寺庙缺少很多使用电脑必备的条件,然而他们热情洋溢的尽一切能力来配合我们。没有电脑室,他们就专拿出了一间佛堂;没有电脑桌,他们每人把自己的念经桌搬来拼在了一起;没有专用电线和插座,他们骑摩托车飞奔到县里很快就买来了。我们几乎没有费什么力,看着他们主动勤快的人头攒动,很快一间象样的又别具特色的电脑室就展现在眼前了。前上方是释迦牟尼庄严的佛像,周围是藏传佛教特色的装饰,下面一圈是现代化的电脑,电脑桌是红木矮桌组成,电脑前是清一色盘腿而坐的红色僧装的阿卡。这副情景是非常奇特的,但是学僧们一张张诚挚的面孔和高涨的学习态度和却让我们感到这间电脑室是如此的和谐和美丽。
 学僧们学习电脑非常认真
七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想起来,走过那么多寺庙,只有这个寺庙才在我心中留下了真实的****的回忆。平淡普通的德普寺,一如堪布的淡泊与自律;富含宗教文化底蕴的德普寺,一如堪布的博学与涵养;德普寺学僧们的努力精神,一如堪布修行的精进与诚恳。总记得5月德格乡的清晨,夜色渐淡,东方微曦,乍看上去仿佛沉睡中安详的德普寺,其实无论内外都已经在静悄悄的开始新的一天了。假如将心融入这种静谧和安详,就会欣喜的发现:露水在嫩绿的春草上闪着光,虫鸣和牛嘶声同样的似远又近,风马旗在晨风中轻扬,虔诚的老人已经开始三步一拜的绕佛,回到寺里,堪布和僧人们早已开始念经和修仪轨。宗教的真意仿佛正在于此,不是震撼的仪式和场面,不是富贵庄严的装饰,正是这种淡泊自守中蕴涵的****关怀。
摄影:杨俊(男) 编辑:靖馨 出处:本会
版权属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和《藏传佛教文化网》所有,转载、复制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