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域辽阔,丧葬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塔葬、火葬、水葬和土葬。过去,丧葬方式的选择与每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师与骷髅墙
****,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梦想。具体方式是: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台,先点“桑”烟引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师支解尸体。如亡者是僧徒,先在背肉上划个有宗教意义的花纹,接着取出内脏抛于四周,并将骨骸和头颅砸碎,拌以糌粑。群鹫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这种葬法是受释迦牟尼传记中的“舍身饲虎”的精神影响,所以直至今日,仍普遍流行。

神秘的骷髅墙

****台:那曲地区比如菩提塔
塔葬,是贤能大德圆寂后的一种高贵葬仪。有名望的活佛圆寂后,除大规模地诵经作法以外,要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樟脑水、藏红花水等冲洗肠胃,用樟脑水、藏红花水等擦拭尸体表面,然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于灵塔之中,将遗体保留下来。每天由侍守的喇嘛点上酥油灯昼夜供奉。
灵塔的种类很多。有金灵塔、银灵塔、木灵塔、泥灵塔等。灵塔的不同等级,是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的。****、班禅圆寂后用金灵塔,其他活佛只能用银、木或泥灵塔。
火葬,是一种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过去仅限于活佛、领主及有地位者。活佛、高僧的遗体火葬后,收其骨灰藏于舍利塔或将骨灰和泥团成鸡卵大的泥球,放置于薄棺中,选吉日下葬。葬地一般是固定的,火葬时用特选的木柴,砌成交叉状,将死者放置于柴堆上“坐定”,周围用木柴相撑,柴过头顶后,浇洒油或酒,然后开葬。先从底部四周点火,喇嘛面对坐尸诵经,同时讲述死者一生功德,祝灵魂升天,被天堂之神接受。火将灭时,人们分批离开,一般三日后捡拾骨灰存放。此后,每隔七天请喇嘛念经超度一次,共念七七四十九天,丧礼才算全部结束。


转经筒与****

那令世人震惊的骷髅墙,庄严肃穆的****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吸引着无数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
但西藏到底有没有骷髅墙,就连许多老西藏也仅仅是听说而己,没有几个有缘走近。西藏著名作家马丽华在《藏北游历》一书中肯定地说西藏有骷髅墙,在藏北的"多多卡便成为全西藏****保存头骨的****台了.
从城北行署所在地的那曲镇向东南走约300公里,就是比如县。比如即"母牦牛角"的意思,传说这里原是一个"母牦牛部落"定居的地方。达摩寺多多卡****台就位于比如县城西郊,也是骷髅墙所在地。****是藏族人民**能接受、也是藏区**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制度。

关于****,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
多多卡****院中间,有一块约4平方米大小、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葬尸池,池北边有一块60厘米高的长方形石块,是****时停放尸体的。在****院南门外,还竖立一根约10余米高的经幡旗杆,上边有骷髅骨雕塑,顶部悬挂着很多褪了色的经幡。送逝者到多多卡****台前,把尸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使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送至****台,点燃桑烟引来鹰鹫,再进行尸解。因为鹰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骨头,所以****程序就采用倒叙法,先喂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