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会介绍-动态信息-项目合作-资助鸣谢 译经动态-古今译坛-珍藏宝典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本波民俗文化-圣地寻访-唐卡故事-专家学人 课程学习-学员之家-读书禅修-下载区奇人异事-非常专题资讯互递-慈善援助-放飞生命-义工社区 怎样入会-会员活动-咨询服务-会员专栏TBCN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藏传佛教 - 萨迦
发表日期:2007年7月22日 编辑:admin 有10155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

吉祥喜金刚坛城解析

一、前言

  自十三世纪中叶以降,「藏传佛教」历经蒙元、朱明、满清三代朝廷更迭的尊崇提倡,已发展臻至颠峰的时期,并逐渐地与中原地区原有的「汉传佛教」相互合流影响,遂产生了一种新的佛教艺术风格──「藏汉艺术」 (Tibeto-Chinese Art),而且迅速地、普遍地流行於当时的宫廷与民间。《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为藏传佛教萨迦派(Sa-skya-pa)入门的基础修行法,系晚期密典,属於印度怛特罗续部四部中的「无上瑜伽部」。约当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之际(1271-1294A.D.),萨迦派五祖发思巴(1235-1280A.D.)弟子莎南屹啰()将之译为汉文,而於有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A.D.)时,由宫廷作坊(疑是司礼监)御制手书成精緻雅丽的泥金写绘本佛经。而「吉祥喜金刚坛城」乃此经简首扉画,瓷青纸本色泽熠熠,典雅精美,韵味隽永无穷,令人赏玩无法释手;诸尊法相怖畏庄严,身行曼妙有致,手舞足蹈之间,莫不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辉;「高古游丝描法」的衣纹线条,宛如流水行云,曲畅直顺,飘逸柔和。在设色、尊像及纹饰三者之间,和谐融洽,浑然一体,彼此辉映,构筑出一幅完美绝轮的明代藏汉艺术之绘画佳作。

  是画不仅蕴含浓厚的神秘的藏密教义,颇受重视,如元世祖、明成祖等帝王均曾接受「吉祥喜金刚坛城」深奥成熟之灌顶;并且展现了缤纷灿烂、光彩夺目的藏汉艺术色彩,甚值得深加解析探讨。兹不揣谫陋,试撰文初探之。

二、梵我合一的「坛城」  

 坛城,梵文(man_d_ala)称为「曼荼罗」、「曼陀罗」、「曼挐罗」或「满荼罗」,藏文(dkyil-vkhor)名为「吉廓」、「集阔」或「金扣」,汉译时,又有「圆轮具足」、「坛场」、「坛」、「中围」或「聚集」等名称。

  坛城的观念,源於「梵我合一」之思想,为密教的中心要素。其梵名「曼荼罗」,原指乳酪制造的过程中,浮集於上层的**精醇者,由此引申为聚集发生、无比至极、或是获得本质之义,其后用以比喻大彻大悟、无上正觉之境界,或是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证悟的场所。古代印度密宗於修法时,都会在道场建筑起一个或方或圆的祭坛,供奉诸佛菩萨,以防止魔障的入侵干扰,或藉以自我集中精神。因此,凡是聚集佛菩萨之像於一坛,或描绘诸尊於一处者,均可称为坛城;也可说是一种象徵超越的大宇宙(macrocosm,即「梵」Brahman或「大我」)与内在的小宇宙(microcosm,即「小我」或「人体」)二者相即相印的空间。

  坛城的种类形式颇多,一般主要的有所谓「四曼」,即:  
  1.大坛城(mahaman_d_ala,或称大曼荼罗、尊像曼荼罗)   
   为总集诸尊,并描绘其实际形体的坛城。
  2.三昧耶坛城(samaya-mandala,或称三昧耶曼荼罗、象徵曼荼罗)   
   为描绘能明确象徵诸尊的持物与印相之坛城。  
  3.法坛城(dharma-man_d_ala,或称法曼荼罗、文字曼荼罗)   
   为描绘代表诸尊的种子文字之坛城。  
  4.羯磨坛城(karma-man_d_ala,或称羯磨曼荼罗、立体曼荼罗)   
   为描塑诸尊的威仪事业及其木像、铸像之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系一总集、图绘吉祥喜金刚与诸尊的具体形像之坛城,应属於四曼中的「大坛城」。此种坛城与佛教图绘艺术关系**为密切,通过深刻具体的图像佈局建构,将玄秘的自然之美、深邃的精神之美、以及仪轨的秩序之美予以重新组合,展现出人生的永恆真理与****意义。

  若以坛城尊像的配置形式而言,又可分为三种,即:  
  1.会聚三世十方诸尊的「都会坛城」(或称普门坛城)。  
  2.会聚密宗各部诸尊的「部会坛城」。  
  3.以一尊为中心的「别尊坛城」(或称一门坛城)。
  「吉祥喜金刚坛城」表现坛城本尊喜金刚及其眷属的配置形式,则属於别尊坛城一类。

  此外,坛城的形状,主要有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四种,各代表着不同的目的与意涵。如方形的坛城象徵「增益」(paustika),圆形象徵「息灾」(santika),半圆形象徵「敬爱」(vasikarana),三角形则代表「降伏」(abhicaraka)。而四方形的「吉祥喜金刚坛城」正蕴含「增益」的功德,能「发**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修作是法,可使修行者身心清净,悲智双运,利益自他,臻於精神圆满、证悟正觉的至高境界。

三、悲智互具的「吉祥喜金刚」

吉祥喜金刚,英文Eternal Thunder bolt,梵文Shri Hevajra音译为「嘿跋折啰」,藏文kye-ba-rdo-rje音译成「戒多傑」或「杰巴多傑」,意译则有「喜金刚」、「大悲空智金刚」、「欢喜金刚」、「饮血金刚」、「大乐金刚」、「意金刚」、「方便金刚」或「悲金刚」等不同名称,系藏传佛教无上瑜伽密中**常见的绘塑作品「五大本尊」(即上乐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吉祥喜金刚)之一。「本尊」的藏文(Yidam)之意,原指对於觉性的执持与实践,是以具体有形的图像,来表达抽象玄虚的义理。其「吉祥」二字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喜」字的涵义为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great compassion),「金刚」则象徵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wisdom)。所以「喜金刚本尊」蕴含了慈悲与智慧互具、「上求菩提,下度众生」的觉悟与抱负。智慧能使人洞悉透彻种种自我执迷的假像,为解脱诸苦桎梏的根本要素,亦是一种甚深极大的喜悦;而慈悲就是将这种无量法喜无私地分享给一切众生的具体表现。

  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描述,吉祥喜金刚的形像,原是与其明妃「无我佛母」相拥的双身像,由於「为表悲智恆常融,故父母二尊现相合相。」母性的无我佛母代表着卓越非凡的智慧,父性的吉祥喜金刚则象徵着普遍法界的慈悲,这种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形像,具体地证明了悲智双运的胜味理趣,与一摄一切的圆融境界是存在的。然而吉祥喜金刚自雪域东传中土以来,或因揉合了汉民族特具的悠久的含蓄敦厚之传统后,改易了原有的双身像面貌,转变为此经扉画中所见的喜金刚单身形像,其明妃无我佛母则被安排与诸尊并列於坛城四周的方拱形佛龛之中。虽然喜金刚在画中的形像从双身像变易成单身像,然而由於:

  1.吉祥喜金刚的梵文音译「嘿跋折啰」之意,据《吉祥喜金刚本续》的解释,乃「嘿为大悲性,跋折啰说慧。」
  2喜金刚身上的五种装饰品,象徵着五佛的五种「智慧」,而其****与血液则代表着无量「慈悲」。(详见下文)
  3.坛城中,自喜金刚足下莲华座八片花瓣所化生的「瑜伽尼众」(八天母),即分别代表着「慈悲」与「智慧」的意涵。(详见下文)
职是之故,吉祥喜金刚仍为象徵悲智合一的守护尊。
  吉祥喜金刚除了具有悲与智和合的象徵意义外,从其容貌、手足,以至於服饰、姿态等,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HTTP/1.1 401 Access Denied br>莲华座上,佩戴耳环、璎珞、腕钏、臂钏、足钏等各式瑰丽饰品,上身天衣披挂,下身重裙表示庄严。二尊度母**显着的差异在於:
1.绿度母全身为生意盎然的绿色,而白度母则肤色洁白如秋月,绿色象徵以事业利益芸芸众生,白色代表一切刹土清净不染。
2.绿度母左手所持为青莲华(utpala,或称乌巴拉花),而白度母所执系白莲华(padma,或称优钵花)。
3.绿度母的右足踩踏着莲华,为大王游戏姿,而白度母一面三目,於掌心、足心亦各具一目,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之为「七眼度母」(或称七眼女)。 若能修持听闻绿度母与白度母二尊密法,可消除一切魔障、业障,断绝生死轮回,并能开慧广智,添福延寿,所求皆能圆满如愿,命终往生极乐世界。据说如供奉绿度母,可解脱火、水、狮、象、蛇、贼、牢狱、非人等八种危难,因此也称之为「救八难度母」(或称八救度母)。白度母为象徵益寿延年的女神,常与无量寿佛、尊胜顶髻佛母并列,合称为「西藏三长寿佛」。

七、大成就者的「必哩斡巴」与「夏哇里巴」  

必哩斡巴与夏哇里巴为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中的二位。大成就者(Great Adepts),是活佛、菩萨、阿罗汉三者的结合。他(她)们虽然仍保有昔日的旧生活、旧职业、旧皮囊,但藉由密续的灵修,却已经证悟成佛了。大成就者们皆各有其独具的、多彩的、神秘的特质与故事,不仅垂范於后人,给予深刻的启示,而且这些奇异人物的图像,不论是男或女,无不展现出别树一帜的造型与精湛的艺术手法。   
大成就者必哩斡巴(英文Birvapa,梵文Viru*pa 或Biru*pa,藏文bir-wa-pa),又名密理瓦巴、毕瓦巴、大力瑜伽士、邬那巴,生於印度西部瑞乍德哇帕拉市,於印度南部苏玛瑞寺出家,十二年间,修习念诵金刚亥母两百万次,**后证悟自心本性,获得殊胜的大手印成就。曾任那烂陀寺住持大师的护法,为萨迦派的祖师(或称传承师),深受敬重推崇。据记载,《喜金刚本续》集结成书后,传承至必哩斡巴始分为「疏释」与「口诀」二派。相传必哩斡巴曾多次显现神通,如在苏玛瑞寺时,将一撮鸽翼变做活生生、展翅高飞的鸽子;因向恆河女神托化食物未得,即怒将恆河分成两边;以神通定住太阳二日余,迫使达卡那萨国王为其偿还酒费;亦曾降伏应达国外道神祇大自在天,及东印度德维够吉国罗刹。坛城中,必哩斡巴一手指日的姿态,为其特有鲜明的造型,神情威严坚毅,身躯圆胖,嘴蓄鬚髭,披戴精巧饰物,双足左舒右跏,形像极具魅力。   
大成就者夏哇里巴(英文Shavaripa),或称夏哇巴、猎鹿者,因常住山林之中,亦称为山林怙主,又因常穿孔雀羽衣,所以也称之为孔雀衣上师。住在里曼作南伦居比乍马山中,以狩猎维生,造作恶业而不自知。观音菩萨心生悲悯,化身为猎人与鹿群,以传授箭术为由,诱导夏哇里巴夫妇两人悟道求佛;并幻化八大地狱坛城,现示以杀戮为业而坠入地狱的苦状。夏哇里巴夫妇受感召后,始修习无妄大悲禅法,十二年后,终於获得殊胜大手印的成就,并回到故乡,以譬喻、道歌方式教化众生,利益无数。画中夏哇里巴头戴华丽宝冠,容貌清秀,神情专註,若有所思,双手执持宝箭的姿势,令人印象深刻,二足左舒右跏於莲华座上。

八、般若智慧的「无我佛母」   

无我佛母(梵文Nairatmya),或称金刚无我佛母、金刚无我母、无我母、无我明妃、一切佛陀之母,系般若智慧的人格化身,亦是吉祥喜金刚本尊的明妃,属於密宗萨迦派佛母。相传《喜金刚本续》是佛应无我佛母之请问而宣说的,其后流传出来集结成书,即由无我佛母亲授要法给大成就者必哩斡巴,所以无我佛母在萨迦派的传承源流上,佔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经文的载述,为表示悲智合一的至高圆满境界,无我佛母原为与本尊吉祥喜金刚相拥相合的双身形像。然而经过藏汉艺术的融合交流后,改变了藏传佛教原有的男悲女智相拥的双身面貌,成为分置於坛城上方佛龛中的单身像。纸幅中的无我佛母身色藏青,一面二臂二足,冲竖的红发之上,戴着可怖的五骷髅冠,象徵聚集五佛五智於一身,项挂骷髅华鬘,代表战胜镇伏一切尘世间的我执妄念,左手平放胸前,捧着白色嘎巴拉碗(头器),右手挥舞着金刚钺刀,象徵断除八万四千烦恼,装饰着各式各样精巧细緻的物品,以虎皮为裙,结跏趺坐於清净不染的莲座之上。

九、智慧****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英文the Lord of Wisdom,梵文Manjusri音译为文殊师利、文殊室利、曼殊师利、曼殊室利、满殊尸利,藏文音译为坚贝央,意译为妙吉祥、妙德、妙音、妙首、濡首、敬首、普首,亦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童子、法王子、三世诸佛成道之母、三世佛母、吉祥金刚、般若金刚等。关於文殊的身世说法颇多,一般是根据《文殊室利涅槃经》的载述:文殊生於古印度舍卫国一户婆罗门之家,后随释迦牟尼出家学道。曾立誓以卓越的智慧遍及宇内,引导佛陀的信徒们探索自我,并追求真实的本质,如《华严经》中着名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受到祂的启迪而成行的。大乘佛教以文殊是智慧的化身,号「智慧****」,并位居诸菩萨之首。在佛教绘塑作品中,通常作为释尊的左胁侍,与释尊、右胁侍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另外,又与毘卢遮那佛、普贤并称为「华严三圣」,也是「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菩萨)之一。

文殊的形像多种,早期形似美男子,甚至蓄着微髭,自赵宋以来,转趋秀丽窈窕,换成美妇人的模样;又有象徵天真纯洁的童子形,与拥抱明妃的双身像。坛城上方佛龛中的文殊,为其主要形像之一。身呈白色,为传承於大日如来的缘故,头戴「五髻宝冠」,代表证悟大日如来的五种智慧,二手屈肘置於胸前结转法轮印(或名说法印),身旁两侧的连华之上,分别载放着智慧宝剑(Khad_ga)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此二物为其重要、鲜明的标志,宝剑比喻至高的智慧犹如锋利之剑,能斩断一切无明烦恼,与摧伏无数邪魔外道,莲上经书则象徵般若智慧浩瀚如书卷,且一尘不染,上身****,佩挂各式瑰丽的璎珞宝饰,下身穿着高贵雅緻的丝质裙裳,双足结跏趺坐於清净无垢的莲座上。

据《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的记载,在赡部洲东北方有一名为「大振那」之国,国中有座五顶山嶽,文殊即居止於斯,并为广众生灵宣说佛法。自唐代以后,一般认为佛经中所谓的五顶山道场,就是山西省的五台山,因此五台山乃成为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的佛教圣地,并称作「文殊净土」。在西藏地区,则盛传着祂曾化身为降伏死神阎魔的大威德明王与黄教的领袖宗喀巴(1357~1419A.D.)。

十、吉祥清净的「八宝」

八宝,又名八吉祥徵、八吉祥、吉祥八清静,是藏传佛教中**为常见的八件吉祥宝物,通常作庄严具供於佛前,或作图案装饰殿堂。它们从八个方面说明了佛法的八种意义,皆有深刻的寓意。
1.法轮:英文Wheel,梵文chakra,象徵佛之「****圆转,万劫不息」。法轮共有八轴,代表佛法八正道。佛之说法,能摧破众生之恶,犹如轮王之轮宝,能辗摧山岳巖石,故谓之法轮。又佛之说法,不停滞於一人一处,辗转传人,犹如车轮,因此譬喻为法轮。
2.法螺:英文Conch shell,梵文sankha,象徵佛之「妙音吉祥」。螺贝之声远闻,以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螺声勇猛,以表****之雄猛。而吹螺号令三军,以譬说法降魔。又为佛之法音标帜,吹之则诸天善神欢喜而影向,且闻之者能灭诸罪障。
3.宝伞:英文Parasol,梵文chhatra,象徵佛之「张弛自如,荫覆众生」。伞原是古代印度皇室和贵族之象徵,为出巡时的仪仗器具,后来被佛教採用,代表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
4.华盖:英文The standard of victory,梵文dhvaja,象徵佛之「遍覆三千净一切乐」。所谓盖即是幢,又名尊胜幢,原是古代印度的军旗。代表佛法战胜外道,解除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徵。
5.妙莲:英文Louts,梵文padma,象徵佛之「出五浊世,无所污染」。莲花出汙泥而不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徵,如袈裟的别名为莲华衣,即是比喻清净无染之意。
6.双鱼:英文Fish,梵文matsya,象徵佛之「坚固活泼,能解坏劫」。鱼儿的优游自在、无拘无束,在佛教中象徵了坚固活泼,能跳脱於恶劫,得到解脱的意义。
7.宝瓶:英文The vase,梵文kulasa or dhana kumbha,象徵佛之「福智圆满,具空无漏」。宝瓶比喻佛说经典福智圆满,完备无漏。其造型似净瓶,盛装净水、甘露或诸宝物,也是修法灌顶时的法器。
8.盘长:英文Endless knot,梵文shrivasta,象徵佛之「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盘长是没有开端和结尾的结饰图案,象徵着佛法长久永恆,求无障碍。

十一、结语

以上所述,为「吉祥喜金刚坛城」中诸尊图像的各别解析。兹复综合归纳全画整体的艺术特色,并做为本文的总结。
「吉祥喜金刚坛城」整体的图绘艺术特点有四:
1.构图严整
主尊位於画幅中央,其余诸尊均是上下、左右对称,并以其背光、台座画分出相同大小的空间,全画构图明晰严整,犹如棋盘,秩序井然。
2.主尊突出
主尊因是全画中的焦点对象,居於主导地位,故所表现出的形体****,四周的诸尊则较小,且诸尊形体的大小,不论菩萨、佛母或明王,一律相同。主尊除了体型突出外,在形像也较诸尊突出,如脩鼻绛唇,轮廓分明。
3.装饰繁複
主尊与诸尊身体所佩戴的宝冠、璎珞、臂钏、腕钏、足钏等,华丽繁複,又有天衣披挂飞舞,令人目不暇给。在画面的其他空间,亦是充满着多样与生动的装饰,如熊熊欲燃的火焰背光,生意盎然的卷草纹样,以及精巧典雅的八吉祥等。
4.重彩笔法
全画以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为主,色彩厚实浓艳,亮丽辉煌。另外,耀眼的金色勾线,也增添了高贵雅緻的气息。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2006-2020)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蜀ICP备20023647号-1 版权所有: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藏传佛教文化网: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代建网站 招募信息

技术支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