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会介绍-动态信息-项目合作-资助鸣谢 译经动态-古今译坛-珍藏宝典宁玛-萨迦-噶举-觉囊-格鲁-本波民俗文化-圣地寻访-唐卡故事-专家学人 课程学习-学员之家-读书禅修-下载区奇人异事-非常专题资讯互递-慈善援助-放飞生命-义工社区 怎样入会-会员活动-咨询服务-会员专栏TBCN论坛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藏汉书院 - 闻思实修
发表日期:2007年8月5日 出处:http://www.krmzz.org 作者:普巴扎西仁波切 编辑:admin 有2933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之开示

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之开示   
 
普巴扎西仁波切开示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印度金刚座北方的高原藏域,是大悲观世音菩萨主化之地,顺应该土生民的淳朴根性,诸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总是像夏雨冬雪般适时降临。大圆满历代祖师,均以完美的证悟、渊博的学识、朴实的风范而受到各个教派的普遍尊崇。如大恩根本上师于《甘露妙音》中云:“极密无上窍诀法,乃诸宗论之极顶。”修行者若于此殊胜深奥之道理仅留于表面文字,不求甚解,对于佛教理论的通达与实证,将无所裨益。如上师教言中云:“内中增益未断除,仅随词句无精华,如实乃诸佛密意。”所以,在日常修法时,只有深入细致地思维抉择这些道理,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反复辨析,直至获得定解。惟有如此,方能遣除理论上的疑惑,增上修法之功德。

总之,修行者必须认识两个基本前题:为何修法和如何修法。对“为何修法”有了深刻明确的认识后,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修行中。首先,我们平静理智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一个生活于此世界者,其所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论是有意或是无意;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不论是充满****还是消极低迷,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动机潜藏在我们一切行为的背后,没有人愿意只为了痛苦而去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虽然世间的一切作为都以此为原动力,而出世间的修行者,所追求的不仅是自己,同时也是为他人的永恒安乐。为达到各自梦寐以求的理想,不同的人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 

一个努力追求世间幸福之人,他必须构筑美满的家庭,寻求适意的工作,赚取丰足的钱财。这一切固然能够带来短暂的快乐,但是,是否能支撑起所谓的“幸福大厦”呢?当一个家庭破裂的人听到“家”这字眼时,无疑是在尚未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正是从前的幸福酝酿了现在的刻骨伤痛。当一个重危病人在生命**后一刻奄奄一息、苟延残喘时,就算将全世界的财富都堆积于他面前,所有的亲友都伸出援助的双手,这又如何能改变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在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剧痛过后,人们只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构成世间幸福的所有元素,其实是如此脆弱,而人们却不加思索地认为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并执拗地追求着“稍纵即逝的”幸福。正如上师于教言中所说:“总之有为法无义,特别浊世之财友,世法未见信赖处,犹如戏法不可信。”当然,向往幸福的动机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人们采取的手段却如此的拙劣,**终只能是深陷痛苦的泥潭,难以自拔。

一个希求出世间永恒幸福的修行者却不如此,他深知人们的所作所为均离不开自己的身、语、意三门,显然,三门中“心”为根本,占主导地位。如果不是心在起作用,人们将不可能感受到痛苦、体验到快乐。可通过以下观察而知:如果一切痛苦仅由外境而生,那么一个人在甲地感受的痛苦,到乙地时,就应该消失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么,痛苦是否由内三门而产生呢?我们知道单单身体是无法产生痛苦的,否则,尸体也应当仍有痛觉;语言本身也是不会产生痛苦的,若仅仅由语言就能生起痛苦,那么,播放录音机时,声音便成为痛苦之源了。因此,三门之中唯有心才是产生痛苦的根源。《入行论》云:“实语者佛言,一切诸畏惧,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可见,“心”才是一切痛苦之源!换言之,不去调整心永远调整不了痛苦。为此,在出世间修持过程中要调整心、证到心之本体,才能得到永恒不变的幸福。心念是如此的起灭无常,外在的各种因素,比如物质的丰裕虽然也能带来一些快乐,但转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就是心念之规律。而心的本体展现于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不同的画面:安祥、永恒、喜悦、普遍、远离一切思维造作,这才是永恒安乐的源泉。因此,出世间的修行者以禅修而证得“心之本体”,安住于这永恒无尽的安乐中。

既然如此,有人不禁会问:任何佛子都知道,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成佛,而念诵经典、行持利生善法,不也是修法么?净土经典中说,但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亦能成佛,何必还要禅修呢?对此,我们应该了知,释迦牟尼佛所宣讲之八万四千法门,是依众生根器不同,而安立为小乘、大乘和密乘。在修法中层次各有不同,如小乘行者欲成佛果必须依大乘和密乘才能成佛;大乘显宗行者仅依大乘法亦可成佛,但**终仍须依密乘之禅定方能成佛,因密乘究竟见解就是证悟“心之本体”佛,此唯有通过禅修才能**终证得。只有正确认识此问题,才能明白禅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我们日常念诵经典和经行时,尚应配合禅修。净土法门教授,但念一句佛号即能成佛,这当然无庸置疑。但是,任何经典中都未曾讲过,不通过调整自心,在未证得智慧以前便可成佛。由此可知,禅修的殊胜功德不可思议!

现在我们知道“心之本体”才是佛,故于本体上修持一切法,才是直接契入根本而作调整,称为“以根本调整根本”。除此以外,仅由身、口之勤作而修法,称为“支分调整根本”。前者好比径直回家,迅速到达;后者则如绕路而行,经久方至。由此可见,两种调整自心的方式**终都能成佛,但是,各自所须时间的长短却差别甚大。也就是说,按照本体当中调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时间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调整根本,成佛的时间就会长得多。所以,以打坐配合其它方法修持,成就之时间就会缩短,因为此是于根本上调整。以支分的方式调整,虽需长期以因果缘起修持,但**终必能成就,只不过时间就会较长一些。此乃“根本调整根本”和“支分调整根本”的区别。

我们平常以相似安住本体的方法修持禅定,虽未能完全****出本体之见,但仍能具足少许真实见解,这是因为已得到具德善知识的教授,或多或少明白安住的方法,但是,如今许多修持者,不依善知识教言,于茫茫然中进入禅修,仅以为无念的安住就是真实禅定。萨迦班智达讲过:“钝根者于无念中安住,易成堕入傍生道之因。”又如****、无****之众生,于无念禅定中能安住成千上万劫,然而,这并非出世间禅定!甚至一个凡夫在**初进入睡眠时,都是处于不思不想的无念状态中,如若这就是禅定,凡夫何必修法呢?因此,初行者之修行必须依赖善知识的指导。正如上师在《甘露妙音》中所说:“五浊恶世众有情,法相之教难调服,故宜寻找妙上师。”

现今凭借方便的传播媒体,获得诸多之法并不难,难在依法实修。譬如,学佛者都知道应该断绝恶法、消除烦恼。要实践此境界,必须做长时间的实修,不然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多只能将烦恼暂时压制,然而难以断除其根。有些人说:“我可以把心安住在很平静的状态中,万一生起烦恼之念,只要不管它不随行,它就会消失在我安住的境界中,这就是断除妄念、获得解脱的方法。”如果这就是真实的法规,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呢?凡夫的一切妄念不都是这样生起然后消失的吗?这个生灭变化的过程无论你认识与否,其实它就是妄念作业的规律,并非解脱。

有者又说:自心了知一切妄念之起住,当时妄念自然消失,呈现一种明明了了之境界,这种清明见解即是解脱。然而,我们只要返观自心,即会了知:一切妄念,本来无常,岂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妄念?所以妄念的生起和消失,只是它本身的法则而已,并非解脱之见。上师曾云:“伺察五蕴意觉空,内外之境此果法,观察有无生住灭,寻找未得真实相,此非证悟究竟法,还应依师授窍诀。”因此,在此恳请各宗派之某些修行者,不要以狂妄而虚假的希望自欺欺人,只有依止具德上师,得到甚深窍诀,实际修持,才能证得真实的解脱。

我们强调在了知修法后,要以实修为主课。按照传承法规,每天应当四座,分为早晨、上午、中午、晚间。在家居士需要料理工作及家务,利用早晚及休息日修法比较现实。我特别提醒诸位:若真想办道,应养成早起修法的好习惯。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此理不谬。尤其对于修行者而言,清晨光阴胜黄金。此时已得到休息,消除了昨天的疲劳,身心调适正堪修法。清晨万象寂静,人多未起,无他缘之干扰故正宜修法。三世诸佛成佛之正时(如释尊睹启明星而悟道然)即此“光明时”,具贤劫千佛之加持故**适修法。在此光明时间内修持片刻,亦胜过其它时内修持许久。若因痴眠错过,而今本传岂不可惜?若难以早起,当注意晚食宜清淡、少量,睡眠勿太迟,可适当提前休息。在开始阶段早起之后昏沉颇重,当稍活动或设法使清醒后再修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早起修法即成为习惯。

在未进入正行修持之前,认真观修共同外前行: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法是极其必要的。大恩上师在《颂扬妙音》中说:“轮回痛苦不萦绕,不修妙法有何利;身命无常调自续,昼夜善事即此修。”现今有些修行人认为,以词句稍知正行的见解后,前行修法一概不必要了。也有一些学禅宗者,于宗门旨趣不求甚解,仅看了几则祖师公案、语录等,便大言不惭地鼓吹唯自心安住本性,无有修与无修之分别,无善无恶,一切平等,何须前行修持。如果在一个缚地凡夫面前,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话,释迦牟尼佛又何必讲解八万四千法门呢?宗门下虽高唱“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而达摩祖师及后世众多禅门大德,又何必留下这么多论典呢?因此,一个毫无修行道验的凡夫,讲解一切平等无别之见解,无疑是大错特错的!

在凡夫面前,因果法是无欺存在的。所以,尚未证悟以前,切莫诽谤因果法,否则,必将轮为佛门败类,死后必堕无间,其害无穷。永嘉禅师于《证道歌》云:“若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此时猛厉业行报,不受任何剧痛苦,则应深信因果法,观修轮回诸过患,真实因果入自心。”

在讲法时,以词句、比喻和实修三种方式讲解,对闻法者全面理解法义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汉地,有一位学禅宗的弟子来见我,他说:“禅宗的见解是一切都在没有修与无修之分别的大平等中,那么成佛之后还有什么可做的呢?”我告诉他:“成佛具有自利利他的无量功德。”他又问:“度尽众生时又如何呢?”我说:“正是由于你不通达禅宗本义,才会有如此疑问,你可知众生是如何产生的吗?”(此处众生不是仅指六道众生外在的形象,而是其内在自心的心念)若不知心念如何产生,就不会明白度众生的含义。禅宗法义极为深奥,但是要看对不对根器,如果将此法授予一无智慧之人,并且没有善知识开示的话,就很容易流于“狂禅”。因为佛传授八万四千法门中,****个法就是因果缘起,狂禅者声称无有因果,岂非佛门败类!昔阿底峡尊者之弟子仲敦巴在一次****会上指着一位年幼沙弥告诉大众:“当这沙弥年长后,世间将出现许多拨无因果的狂见者,那时,由此沙弥告知世人,这些都是邪魔加持,这是我仲敦巴所遗教言。”若将此法传予上等根器者,则如六祖大师等,可迅速成佛。所以,修法者一定要把“行道过程”和“所证果位”区分清楚,依自己的根器及修法的能力而行持,若将佛的证量安立在凡夫行道中,则必定是错误的!吾等导师莲花生大士说:“所证见解广大如虚空,取舍因果细微如粉末。”明白此道理,才会懂得无论修持哪种法门,观修共同外前行必不可少! 

首先,应当思维暇满难得。如不思维人身难得,则必不能生起修法之心,所谓难得之人身,是指八闲暇和十圆满之珍宝人身。如颂云:“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共为八无暇。”地狱、饿鬼、旁生及长寿天中,即是“非人四无暇”,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或是在无思无想中虚度光阴,故而无有空闲修法;若不幸生于边地、具邪见、逢暗劫或为喑哑者,即是“人中四无暇”,也是无缘修法。依以上详细观察,则知自己已远离此八无暇。继续观察十种圆满,如颂云:“得人中生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来出世并说法,教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如今自己生而为人,诸根不缺,且生于佛法弘传之地,而自己对因果深信,不做十不善业,对佛法也具一定信心,此即为“五自圆满”;又思维如来已出世,并且宣讲种种法门,佛法尚住人间而未隐没,如今自己有幸得入佛陀教法中,并且已被殊胜成就的善知识摄受,如是“五他圆满”已经具足,如是思维庆幸自己已得十八种珍宝人身,应当努力行持正法。

在密法中,将此暇满人身分为外、内、密三相圆满而讲授。“外相圆满”是指已得上师摄受,此并非仅是指在上师前获得传承、摸顶、赐法名等等,而是上师把密意中的一切传承与解脱窍诀传授予你,这才为得上师圆满摄受。“内相圆满”是指自己六根圆具不缺。若盲或聋,则不能亲睹善知识形象,或亲聆教法;尤其是心识狂乱者,更不知取舍因果,故而无从修法。“密相圆满”是指自相续生起出离心及信心。所谓“出离心”是指因了知********之痛苦且又毫无实义,因此,希求解脱。“信心”是指对善知识及佛陀教授的无欺因果法产生深信,故而皈依佛门、行持善法。摄如海善法之精华,易行而不劳者,即发修持信心。因为,一切善法、功德悉皆聚集于信心之中。如《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对三宝的信心就是**殊胜的善法、**宝贵的功德,能令凡夫超越轮回、直趋涅槃。昔时老太婆把狗牙当作佛牙至诚礼敬,**终获得解脱。古今众多不懂经教的念佛人依靠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信心持诵名号,命终即得往生佛国净土。凡是修法有成者,无非具信心之人。在密宗的修行中,尤其重视培养信心,大圆满更是如此,信心即是大圆满的见、修、行、果;信心圆满即为大圆满。设若精通如海之显密经典、具备移山倒海的大神通、摄受人与非人弟子多如黄河泥沙,其功德尚不及心生诚信的百分之一。是故当知,倘若证得出世间禅定,其妙力必然呈现信心、慈悲心、出离心等不共的功德。在行道中信心逐渐生长,即为正道之标志;圆满的信心也是证得果位之特征。总之,信心赅括万善,乃出世之根本。是故劝诸善信;修善即修信。此外、内、密三相圆满实已包含了八无暇与十圆满。除此之外,亦应以因、喻、数三种方式思维人身之难得。

首先,观察人身难得之因。守持清净之戒律是获得人身的根本(戒律包括: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及密乘三昧耶戒),大恩上师教言中说:“诸佛称赞净戒律,根本教法律宝藏,如何教导遵照行,获得善趣戒为本。”因此,我们应当励力持戒,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护持净戒。此外,惟有在行道过程中圆满六度,并发愿获此人身者,方能获得如珍宝般的人身。

其次,观察人身难得之喻。佛经中曾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飘浮着一个带孔的木轭;海底有一只盲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这木轭之孔与盲龟之颈相遇是极其困难的,而获得暇满人身则较此更难。寂天菩萨说:“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人身更难得。”佛经亦云:“如针尖堆豆,一粒亦难留。”在这无尽的生死长河中,我们竟能获得人身,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还有什么理由虚度人生呢?

**后,观察人身难得之数。如经云:“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象指甲上的微尘一样。”人道众生本已稀少,对佛法产生信心而进入正道修法的,则少之又少。这样细致地观察后,回忆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沉无意义中度过,而又有多少时刻在行持善法呢?如果一生都如此,那么“恶趣”决定是大家的归宿。如果让这么宝贵的人身成为堕入恶趣之因,那还有比这更愚痴,更让人心痛的吗?《入行论》中说:“已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除此更无惑,除此更无痴。”因此,唯有努力行持善法,才能不枉此生。

既然我们已得到如此宝贵人身,接踵而至的就是寿命无常。此宝贵人身是常、还是无常呢?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趋向死亡,寿命唯减无增,死魔随时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眼前,谁也无法肯定何时死亡?死于何处?这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那时候,肉身终将成为骨灰,我们生命的价值又体现于何处呢?就在于依赖此身创造的功德善业之中。因此,心可以指挥身造种种业,常人临终时身心分离,依诸业力牵引心识再度重生。即生修持出世间功德都就能超出轮回。行善积德者可投生善道,此外只剩下堕落之途恶趣。有人说: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每一个人都会死的,没有什么稀奇的。然而,一旦死主降临于自己身上,这从未有过的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坦然承受呢?那时,只有双手抓胸,欲呼无力,世间一切离自己远去,岂不悲惨!如今有些修行者不精进修法,懈怠终日,就是被“不可能死”的妄念所蒙骗。大恩上师于《甘露妙音》中说:“五浊恶世衰败时,住世久长难决定,亲戚财富自身等,须知终当别舍离,不修死缘无定时,临终必要法无成,故应观修死无常。”因此,一个修行者若能天天观修寿命无常,精进心自然具足。

寿命是无常法,谁能肯定自己明年还在这世间?也许明天就是来世。一提及死亡,大家都认为不可能是自己,然而噩运就在意想不到的时候降临了。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夜死了30多万人,而这些死去的人,又有谁会想到自己将会在当晚离开人世呢?当今世界战争不断,恐怖事件频生;飞机坠毁,火车出轨。这是历历在目的画面,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吗?现今不了解佛教者言:你是相信佛教的,我是不相信佛教的,这完全是一个愚痴的词句!信与不信,**终都要面临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事实,因临终是每一个有情众生必经之道。因此,于自由自在的有生之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善用此无常之躯勤修菩提道,才不辜负获得一次暇满人身。

无常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就在自己呼吸之间。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回忆自己的童年、青年时代,会觉得彷佛剎那间就到了老年的今天,而残余的生命又能维持多久?人生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但是也只有获得人身,才有机会修法成佛,这是千劫万劫修善法所得之果报。当我们庆幸获得超胜于如意宝一样的人身时,又可曾想到死亡之无常到来时将如何面对?世间一切良辰美景又有什么利益呢?****救度自己的只有佛法,精进修法是****出路。上师于《颂扬妙音》中说:“懈怠能让净善隐,精进无惰善男子。”有人说利益众生才是应作的选择,但一个尚不能自利的人又如何去利他?一个连自己都不怜悯的人,又怎会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呢? 

亚青寺大恩上师妙音龙多加参高树无上大圆满实修法幢,他老人家每次传授显密法要时,都要宣讲人身难得、寿命无常,因这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修行多年的行者都有极大的利益。我本人一直把这两种观修当作胜义见解对待,因观修这两种法可证得胜义之见,若舍此二法则永无获证之时。帕当巴尊者说:“若相续中生起此无常,初为入法因,中为精进鞭,**终证得光明法身。”米拉日巴尊者也说:“吾初畏死入深山,数数修习死无定,已获无死本坚地,此时远离死畏惧。”因此,时时忆持无常,相续中不离畏死之念,自然能精进修法,今生后世必获安乐。

只要对这些道理认真思索,就会深深体会到佛法的珍贵,因为佛法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能引导众生到达永恒喜悦的解脱地。若舍弃了佛法,就只有痛苦地在轮回中永无休止地漂泊。

我们知道由于发心的善恶,致使身语意三门造作了善恶业,从而牵引众生投生于善恶道,形成********。众生漂泊于轮回中,犹如蛆虫生活于粪便里,实在毫无安乐可言。其中,三恶道的痛苦是非常剧烈的。如果我们前生与地狱、饿鬼等众生同类,其遭遇简直是不堪回首,只不过现在我们暂时忘记罢了。只有从《地藏经》等经论中,得以大概了知。我们可现量观察畜生道,它们为了生活,互相残杀、吞噬,时刻要躲避危险的天敌;有的被人类豢养,失去自由;有的进入屠宰场,面临人类残忍的宰杀。千千万万家庭里的菜刀、油锅,就是畜生道的刀剑地狱、炽燃地狱。这些旁生昔日曾经作过我们的父母亲友,现在却沦落到了这种地步,实令人悲悯不已……。即使一只小小的昆虫,也在向往“离苦得乐”,它们不是每天在为饮食奔波吗?它们不也在追求异性的欢心吗?受到伤害时,它不也在哀号、抽搐吗?由于没有认识自心的本性,在迷惑愚痴中造下了种种恶业,当果报成熟时,披毛戴角,沦为飞禽走兽,因果的法则谁也无法抗拒啊!!!

**后,再看三善道,他们因善业、禅定等因缘而存在,本质依然不离痛苦。我们生为人类,号称“万物之灵”,是往昔五戒十善等因成熟所致。现在又创造了发达的物质文明,按说应该摆脱了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回忆一下从小到现在,你对所谓的“幸福快乐”有多少领受呢?它们是否剎那变化以至消失得无影无踪呢?何况生、老、病、死,人人难免;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诸苦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尤其现代社会中,人类既面临心灵的迷茫与价值观的失落,又身不由己被金钱与欲望操纵,此中的痛苦,可谓前所未有。阿修罗又称“非天”,多福报而少德行,未能调服自心故,常生苦恼,对上界天人的福报受用极为嫉妒,于是发动战争,争斗不休,无有宁日。天人中以欲界层次****,但具有种种受用,人间根本无法比拟。然而声色之欲易令天人放逸自恣,不知不觉中天福享尽,临终时感受极大痛苦,直趋恶趣。****和无****的天人,在数万大劫的禅天定中空耗光阴,仍然无法从三根本苦中解脱,恶业成熟同样会坠三恶道。

六道众生的形色及生存环境千差万别,但众生都具有能了知的心识,在这一点上可说是相同的。在没有彻底认清自心的本来面目以前,众生都束缚于轮回中,承受着各种痛苦。 

学佛者对业力因果生起信心,对轮回痛苦生起定解,并不意味着悲观消极,而是励力断恶修善,精进求取解脱。现在一些人不了解佛教,以为没落失意者才学佛,或者认为接受佛法后必须放下一切、舍弃工作与家庭等,这些看法略有偏颇。自古以来,像释迦牟尼一样厌弃轮回,发心为自他利益而入深山苦修,固然是卓尔不群的大丈夫,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此。故我等导师释迦佛宣讲八万四千法门,密意如此。如一个普通人仅仅对佛法生信,就已相当了不起。在这基础上,随力修行,例如根据自身条件,受持三皈依、五戒,甚至仅仅是不杀生,也能获得无量功德,增上今生后世的安乐,究竟解脱一切轮回痛苦。

上面所讲四种共同外前行,是一切解脱法必不可缺的基础,应当认真观修。尤其是行者无论修学何种法门,都应具足前行要义,此为一切成就者所共许。

 **后,希望诸位精进修持,三学圆满!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2006-2020)信息产业部备案号:蜀ICP备20023647号-1 版权所有: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藏传佛教文化网: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于本站 代建网站 招募信息

技术支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维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