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钟君倾心文化艺术品收藏十几年,经他手的珍品不胜枚举,近十年则痴迷于佛教艺术品,特别是藏传佛像、唐卡等,成为藏传佛教艺术品领域知名的鉴定专家和收藏家。钟本基,现任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理事、四川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艺术鉴赏中心主任。
我是一个有着十多年收藏史的收藏爱好者,回顾多年的收藏历程,我****的收获不仅是对文化艺术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收藏令我和藏传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庆幸收藏为自己开启了新的人生,也为我的心灵打开了一个神奇世界的大门。
我**早是收藏字画,1997年零星接触到了唐卡佛像便一下子被吸引了,2000年实质性地收集佛像唐卡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从各种民间渠道收藏、恭请19世纪以前的佛像和唐卡。虽然时间不长不值一提,但经历的每件藏品都有一番神奇和美妙的缘起,想起来都感慨不已。我曾是个喜静的人,自从和佛像唐卡结缘,却被神秘雪域的古老智慧强烈地吸引了,一年中几乎一半的时间都沉浸在藏区这片艺术的胜地。无论是驾车途经川藏线还是沿着青藏高原的朝圣之路前行,一座座珍藏着难计数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和唐卡的古老寺庙令人流连驻足。聆听着四季回荡的诵经之声,流连在唐卡佛像那美的海洋,我虔诚的足迹渐渐遍布了整个藏区。
出于艺术的偏好进入收藏领域,经济常要耗费巨资,但收藏同时也蕴含着极大的喜悦。那一件件佛教****珍品,不但为我指引了生命的方向,也给我带来了精神的满足。我曾经收藏过一张年代久远而品相尺幅均为一流的红卡[1],绘制的是释迦牟尼本生故事,里面的山水人物几百个,栩栩如生,美极了,也珍贵极了。遇到它的机缘真所谓可遇不可求,而我也深深体会到收藏界的一句行话,“卖,永远是错的”。一件稀世杰作带来的巨大审美享受、所启迪的精深智慧,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图为一幅18世纪的内地朱红唐)
不过,收藏中饱尝的艰苦也非常人想象,有时甚至豁出性命的投入。2005年,从德格驾车去往白玉八邦寺途中,连绵多日的大雨使得道路泥泞烂滑,而雨丝毫没有停住的迹象。为了赶时间我们咬牙冒险,结果车轮打滑几乎冲进脚下滚滚的金沙江,幸被一块石头挡住,下车看时,右后轮几乎全部悬空……

尽管风雨依旧,在这条通往内心圆满智慧的旅途上却从来不乏坚定的勇士,我坚信未来必将还有无数和我一样的后来者选择这条追寻之旅。不论是传说中观自在菩萨慈悲之泪化生的度母,还是历史上英勇创建桑耶寺的莲花生大师,不论是掀起宗教复兴的利美祖师,还是哪怕仅仅点亮一盏小小酥油灯并在心里祈愿一切众生开启智慧心灯、离苦得乐的藏族老阿妈……他们都在都深深感染着我,传给我善的信念与爱的力量。(左图为钟先生收藏的一尊财宝天王铜像,形制古朴,稚拙可爱,出自12世纪,非常罕见。)
没有这些佛教艺术品的存在,我就不会走上心灵的朝圣之路,所以当我感受到信仰给人类带来的美好时,我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也能够把这信愿和力量传递下去,在收藏佛像和弘传佛教文化上做一些微薄的贡献。感谢藏传佛教研究会,谢谢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缔造了藏传佛教艺术鉴赏中心这样一方舞台,我由衷地希望更多怀有同样热情的朋友加入进来。 注1:据钟先生解释,红卡由朱砂为底,用纯金描绘。是十九世纪以前(明、清时代),在每个派别****的寺庙、由****的喇嘛同意、经过隆重的仪轨,由画派******的画师且经过特定的仪式方能绘制,姑且可喻为唐卡中的“官窑”,但数量极其稀少,是唐卡中**为珍贵的,价值连城。
鉴赏中心地址:成都市浣花北路9号附1、2号三色艺术(送仙桥古玩艺术城)
联络电话:028-87319602 Email:zhbj8888@vip.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