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会长兼秘书长 张炜明
一、概述
“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和四川省民政厅批准而成立的全省性的学术性的民间社团组织。旨在通过研究康巴地区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促进整个藏传佛教文化的相关研究,弘扬****的藏族传统文化,从而促进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祖国的西部开发服务。
康巴地区即现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主的东部藏区,历史上还包括今西藏昌都地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区。该地区因地处四川、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区的结合部,是汉、藏、白、回等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这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岷江、大渡河等江河日夜不息,环绕着雪山、峡谷、草原,养育出众多的如雄奇的康巴山河般杰出的康巴人。
自古以来,康巴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形成了以藏族三大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德格为中心的举世闻名的康巴文化。
与全民信教的藏民族一样,康巴藏族人民从远古以来,就崇信具有民族性、原始性、地域性的本教。各部落民族的思维、生活、劳动、风俗等诸方面,无不与原始本教融为一体。佛教自公元七世纪初传入藏区,经过与本教的交流、激荡与融合而形成藏传佛教,并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成为藏族文明的主要载体,从而主导了藏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在这里,寺庙不仅是精神信仰的场所,也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医学的中心。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的宗教文化,对藏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产等各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支配和影响。
因此,若要了解和研究藏民族及其文化,乃至其政治、经济、民俗、科学、教育、医学等等,无不应从其源泉即宗教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文化入手。
鉴此,本会将在田野考察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翔实地收集和掌握****手资料,进而广泛开展有关藏区宗教文化的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主要就宗教文化对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塑造、对民族凝聚力和民俗民风的形成、及其对西部大开发的利弊影响等问题展开各种专题的学术研究和研讨,着重藏传佛教文化的相关研究,旨在深入发掘宗教文化在藏区文化和精神等领域的****传统,开发藏民族文化在新兴的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中的巨大潜力,从而为藏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成立研究会的缘起
生活在神秘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的伟大藏民族,不断地吸收周边的中原汉族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希腊文化等******文明古国的文化,融于自己的文化中而发展形成了遐尔闻名、********的藏族本教、佛教、医学、舞蹈、文学、音乐、戏剧、绘画等****的传统文化。再加上藏区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和人文文化的神秘性、独特性,因而长期以来,藏区被世界人民视为**富诱惑力的神秘文化中心及宗教圣地。
目前,作为综合研究藏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历史等学问的“藏学”,近半个世纪以来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文化研究中**热门的国际显学。几乎西方国家的所有著名大学都开设了藏学研究的课题。
在国内藏学研究方面,晚清至民国时期,随着大批内地青年进入康藏学习佛法,而一度掀起藏学研究的高潮;更因中央政府和地方军阀的支持,而成为边政研究的主要内容,涌现出一批研究人才和成果。当今的藏学研究者,仍大多以这些前辈们翻译和著述的典籍为研究依据。
解放后一段时期内,由于众多的历史原因,有关宗教文化为主的藏学研究趋于停滞。直至八十年代初,才又重新开始藏文化资料和典籍的收集、保护和整理工作,在人材培养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以下的不足:
****,人才培养和研究方面流于肤浅。与晚清和民国时期那些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不畏艰辛、整个身心投入对藏文化的学习和体验的藏学研究者相比,部分现代学者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难以实地考察和体验藏民族文化和生活,因而缺乏对藏学的深层认识和直观的感受。
第二,我国的藏学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藏学研究存在极大差距。国内藏学界对作为藏文化主体和核心的宗教文化,还缺乏更为深刻的、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对其在藏民族精神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影响、及其在藏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开发中的潜力和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在研究中往往舍本逐末,仅把精力花在宗教文化派生出来的一些文化表象上,未能深入其内核。
反观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东方哲学、心理、伦理等的代表,而登上了各大学的讲堂。同时,藏传佛教各宗各派乃至一些寺庙,也在西方设立了众多的研修中心,吸引了众多的西方学者和有识之士参与,以至在宗教历史和教理等方面的研究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们还将藏学和西方文化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不仅派生出新的交叉学科,同时促进了其原有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为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我们还难以相比的地方。
因此,“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这类学术性机构和组织的成立,是十分必要的和急迫的。
三、“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的定位和优势
本会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藏传佛教文化方面,先期以康巴藏区为试点,乃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藏传佛教文化是藏文化的主体。如前所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康巴藏区形成以寺庙为中心、政教合一的体制和风俗,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无不与佛教融为一体,无不以为佛教服务为其发展的源泉和依归。
2、康巴地区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目前,康巴藏区面积约占四川省总面积的一半,拥有藏族人民一百二十多万,占全国总藏族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佛教教职人员有六万人左右(此为九七年的官方数据),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其中信教群众一百零五万,几乎仍是全民信教。
3、康巴佛教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康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分治的地方政治势力、多民族多文化的兼容性,从而历史地形成了不同宗教和教派相互兼容、共同发展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独尊一派的藏区的不同之处。西藏等其他地区几近绝迹的原始本教和觉囊派,在康藏地区仍得以保存和发展。目前,觉囊派在阿坝州有三十多座寺庙,占该州寺庙总数的十分之一,数量超过噶举和萨迦派寺庙。
正是我省藏区独有的本教与佛教共存互补,宁玛、萨迦、噶举、格鲁、觉囊等不同宗派共同发展的这种历史和现状,为我们提供了全世界**全面、**直观的藏传佛教文化的研究实物和活的形态。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行们而言,这正是我们近水楼台的先在优势。
4、宗教文化遗产丰富。由于康区人杰地灵和宽松自由的宗教学术环境,历史上即曾涌现出众多高僧大德,如八帮寺的司徒、工珠,宗萨寺的钦则,竹庆寺的巴珠、麦旁等大师,不仅在宗教的教义和修证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且还在文学、绘画、戏剧、藏医药等各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乃至其精神和物质的遗产,至今仍以多种形式滋养着数百万藏族人的心灵和****。
当近代西方学者开始学会阅读这些大师们的著作时,无不对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知识领域的广泛(涉及一切传统领域)、成果的卓著与丰富(他们除了自己修持造诣深妙和教化成百上千的弟子之外,还要写出数十乃至上百本各方面的专著)而惊叹不已,并且认为只有诸如柏拉图等少数西方思想文化体系的创始人,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所以,这些宗教文化遗产,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研究素材。
5、宗教文化人才资源丰富。我省藏区拥有十多所师生素质较好的州级佛学院,其中丁青、竹庆、八帮、宗萨等寺庙的佛学院,也分别是本教、宁玛、噶举、萨迦等教派在全藏****或****的佛学院。学院的教师(堪布)一般有二至三位,都是熟读经论的饱学之士;学生也是来自整个藏区不同地方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僧人。学生们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主要学习佛教的基本教理和自己教派的主要理论著作,还要学习或选学一些逻辑、文学、工艺美术、医学等传统文化课程;毕业之后,返回各地从事寺庙的佛事和教学活动,或主持更低一级的佛学院的教学工作。
在寺庙方面,康区拥有噶多、白玉、竹庆、协庆寺等宁玛派的四大寺庙,其下数百座属寺遍布整个藏区,乃至印度、不丹、蒙古等地也有一些属寺;八帮寺、岔岔寺等均为噶举派的主要寺庙之一,宗萨寺、青科寺、嘎弥寺等分别为萨迦、格鲁、本教等教派的重要寺庙。这些寺庙的活佛、大喇嘛大多擅长交际,喜欢交流,因常往来于汉藏两地及出访国外,容易接受新思想,学习新事物,且各自在国内外都有一批信众居士,并受到他们的资助与支持。
这十多所佛学院和众多的宗派寺院,不仅是藏区佛教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本会的人才库和研究基地;同时,也是本会与康藏各大寺庙、教派联系和沟通的纽带,也是本会与国内外广大居士界、学界交流和学习的桥梁。
6、汉族地区的人才资源。汉地藏学研究者大致有学术界和民间居士两类。前者主要散居于一些研究机构和学校,他们虽各有所长,但大多孤军作战,未能更好的发挥特长与优势,难成规模;而民间居士界内部人才众多且参差不齐,有的精于某一教派教义,有的擅长于活佛和居士之间的联络与组织,有的精于写作编辑,有的擅长影视、音像、网络,还有的善于经营或热心慈善公益事业,但是这些人力资源和财富也同样处于无序和浪费的状况,而且多数学者和居士都有合作一些实实在在的、利于人天的佛教事业的愿望。
本会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空间。本会作为民间自办的组织,将本着“不拘一格,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以各种形式将他们组织起来,互补短长,协作共进,力求充分发掘各自的潜力,多方面地完成康藏佛教文化的研究课题,取得更大的成果,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总之,本会将把研究目标和重点,放在藏区的宗教文化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开发出藏传佛教文化的潜在资源优势,并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本会的研究和发展上。
四、研究会的组织机构
(一)秘书处:执行理事会决议,主持本会日常事务,并对各部门工作予以监督、协调;
(二)培训部:讲习藏语文、藏传佛教文化、藏族绘画艺术、藏医药等传统文化知识;
(三)译经院:主要翻译藏区佛教高僧大德的传记,及其有关佛教、文学、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经典著作;
(四)学术部:主要从事藏传佛教文化的传统学术研究、组织、开展有关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设立宁玛、萨迦、噶举、格鲁、觉囊、本波等派的研究室。
(五)编辑部:编辑出版会刊《藏传佛教文化》和年刊《藏传佛教研究》;
(六)网络信息部:创建主持《藏传佛教文化网》网站;
(七)会员部:发展和管理会员;
(八)咨询服务部:为企业、团体和个人提供有关藏传佛教文化的咨询服务;
(九)财务部:管理本会的经费;
(十)佛教文学艺术部:开展藏传佛教的文学、艺术、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
(十一)藏医文化部:开展藏传佛教的藏医学文化的研究工作。
(十二)显密教理院:开展显教和密教的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旨在促进显密圆融;
(十三)办公室:负责本会的资料、档案的整理,及对外联系与接待等日常工作。
本会组织机构的补充说明:
名誉会长:聘请藏传佛教界、文化界、学术界的著名高僧和名人、大德担任。
专家顾问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与藏传佛教文化研究活动有关的社会各界的专家、教授、学者和知名人士组成,为本会的发展、教育、研究和传播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理事会:(1)热心藏传佛教文化研究的社会各界人士作为集体发起创办人,于其中推选理事会成员(理事会产生及运作规则详见理事会章程)。(2)理事会为本会的****决策机构,有权决定本会的开办和解散,审批本会的工作计划和资产管理以及任命和罢免会长。(3)从事资金的筹集、管理、经营、实业开发等活动,为本会的教学、科研、文化普及和传播等事业提供经费。
秘书处:(1)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机构,由正副秘书长和秘书组成。(2)负责制定、监督本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维持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以及经营开支等日常管理事务。
五、研究会活动经费
由本会自己通过以下多种方式筹集:
1、国内外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赠。
2、本会会员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的会费。
3、 本会可申请国内各部门有关藏传佛教文化研究课题经费。
4、本会举办的各项事业的收入。
5、其他合法的、正当的收入。
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2004年5月
附注:“四川省康巴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于2005年12月30日正式更名为“四川省藏传佛教文化研究会” 。
|